公司新闻 媒体焦点 行业资讯
首页 >> 媒体焦点

高龄+高楼-电梯=晚年变“阿宅”

浏览次数:3079
发布时间:2015-11-25

据《青年报》报道,加装电梯已然不易,如若建的位置“不讨好”还要被居民怨,吃力不讨好。

上海已成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预计五年后,户籍老年人口将由413万增长至530万人。相比起来,旧居改造的速度却远远赶不上这节奏,大多数老公房的高楼都未加装电梯,使得腿脚不便的老人们上下楼成难题,尽管许多社区已经有了给高层加装电梯的意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任重而道远”……

一览群像

上下楼不便 一把年纪只能做“宅男宅女”

“住太高,上不去下不来啊。”63岁家住宝山区密山二村五楼的朱奶奶对青年报记者说,因肾病缠身,她总感到腿脚无力,腰使不上力气,上下楼梯对她来说可谓“煎熬”。但每周一、三、五都要去附近医院做血透的朱奶奶每周却又不得不“上上下下”三次。

自打做了血透,原本身体欠佳的朱奶奶爬楼梯时更感到吃力,底层到五楼共64级台阶于朱奶奶而言如同64座连绵的山丘。虽有扶手栏杆,但她每上一次楼,起码需要5-10分钟。“我年龄还不大,90多岁爬不动的邻居都在楼上不出门了。”膝盖逐渐蜕化的朱奶奶表示,现在还勉强能动,到了70岁不知怎么办。

谈到老年人上楼难的问题,杨浦万达广场对面的东郸居民委员会魏主任一下就想到了前年背居住在5层的84岁居民上楼回家的事。老人在五层搭晾衣服时,不慎将衣服由窗台掉到了一层,不得不靠着楼梯扶手下来取衣服。下楼容易上楼难,在底楼“望楼兴叹”的老人迟迟无法鼓起勇气上去。恰巧在小区巡逻的居委会工作人员见状,在征得老人同意后一口气将老人背上了楼。“老人爬楼梯累,我们背一次也累。”在该小区生活了几十年的魏主任表示,小区里腿脚不方便的高龄老人宁可选择做“宅男宅女”,也不愿意下楼。

72岁的苏奶奶听到“爬楼梯困扰”,却觉得自己“很机智”。在1988年因征地原因搬迁到了密山二村的她原本被分到六层。当时“未雨绸缪”地考虑到年岁增长后上下楼肯定不便,在其坚持下,最终争取到了一楼的房子。如今苏奶奶住的底楼虽然阴冷潮湿,平时洗好的被单还需要拿到小区运动器材上晾晒,但她想想那些无法“接地气”的老邻居们,却觉得很值得。苏奶奶的老伴近年来因脑梗行动不便,住在底层的好处更凸现出来:“出门看病、买菜都方便。我自己能推老伴出来晒太阳。子女可以省不少心。”朱奶奶说,近年来身边住在高层的老邻居许多都陆续住进了养老院。

普通养老院一月一人3000余元的“入住费”,对家住老公房的工薪阶层老人而言,可谓是不小的开销。密云二村居委会孙丽萍书记表示,若不是子女支持,选择去养老院的老人们一个月下来养老金便所剩无几。据孙书记介绍,在密云二村里,住在5层的一户90岁高龄夫妇则选择一月花费3600元雇佣保姆到家帮他们下楼买菜。“但看病总要上下楼的,很不方便。”

剖析问题

装电梯?经费高!手续复杂!施工难!

愿意加建电梯吗?青年报记者至杨浦、宝山等区的公房老人中询问发现,居住在公房3楼以上的老人听闻装电梯后均激动不已,并期待加建便利的电梯。居民想建电梯,但参与的市民与居委会却要面临成本测算、邻里劝说、政策批准等诸多“路障”。经费高、手续复杂、施工难等问题阻拦了不少想建造却无法入手的居民,也拉长了建造电梯工程的“战线”。

问题1

  补贴后顶楼居民 需支付十余万元

“建电梯贵吗?”朱奶奶听闻老公房在政府补贴下也可以加装电梯,激动之余,却对建造的价格提出疑问。

“有点钱的老人都搬到有电梯的新小区了。”朱奶奶说她居住的密山二村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征地搬迁而来,如今仍在该小区里住的老居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就占了三成。据她介绍,老人中多是像她一样,一月拿着三千到五千退休金的工人。朱奶奶每月3500元退休金,半数都会用于看病。

居民自建电梯会花多少钱呢?据了解,今年建成电梯的普陀区怒江苑小区包括购置电梯、修改结构、安装全额共花费了64万元。居民所付钱款按一层至六层递增,住在六层的居民付了11万。2014年建好电梯的宝山区密山路30弄4号楼最初申报费用为45万元,费用主要为四五六层三户居民分摊,平均下来每户需交15万。

2014年上海财政局发布的《关于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政府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表示,对加装电梯可以补偿修建款的40%(总数不超过24万)。若将政府补贴算入,最高层也需要付近十万元费用。加装电梯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单栋最为普通电梯的售价在14万元,对于老楼加建电梯,面临着改造电路、结构等多方面工序,改造楼层的价格要超出电梯价格四倍,全部费用最少都要在50万左右,而居住在最顶层的居民付款的比例一般也是最大的。

朱奶奶住在最高层,若安装电梯,于情于理都应付最高的价位。“如果交两三千我和老伴还会考虑一下。十几万就算了。” 青年报记者在走访与居住在老公房的老年人聊天中发现,与朱奶奶一样对经费有所顾虑的老人不在少数。听到加建电梯预计的价位,本已心动的老人们这下忙摆手:“太贵了。付了十几万建电梯,看病没钱了!”虽然很想以加装电梯解决上下楼问题,但考虑到经费问题,许多老人就这样望而却步。

问题2

  先九成居民同意 再收集齐46个章

哪怕钱的问题谈妥,老房子加装电梯之路也才刚刚起步。《关于明确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居民征询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居民意见征询由申请人采取二次征询方式。

二次征询,指的是首次欲加设电梯所在楼的业主中,90%需签字同意。如果新增电梯将占用小区公用土地,还需要征得相关业主三分之二以上的同意。第二次则是公布改造方案和资金筹措方案,加装电梯经业主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后,需签订改造协议。

在延安西路150弄1号楼静安区美丽园社区加装电梯的过程中,全程操办的社区共建联合会会长表示,光签字就签了四五遍。每家每户考虑的角度不同,有些觉得建造时影响生活,有的则在原本同意后又感到不妥,拒绝签字。整个项目的实施,让共建联合会的工作人员耗费了一年有余,才终于得到全体楼层居民的同意。

居民签字后,下一步是要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近期普陀区成功自建电梯的怒江苑小区居民朱红红,为了拿到46个批准章,一年多开着电瓶车跑遍了区建交委、区房屋与住房保障局、区绿化与市容管理局、消防、交警等多家管理部门。市、区30多个部门为了批准其小区电梯加建,要开会进行审批。怒江第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毛萍芬书记介绍,到建设部门调取小区1998年的设计图纸、报批建设许可、对比寻找承办单位……46个章、15个月的筹集奔波,让住在六层的朱红红一年多里开坏了两辆电瓶车。

问题3

  具体加装工程 牵一发动全身

青年报记者昨日至2012年媒体曾报道过的浦东新区齐河路10弄小区,却被告知这里的加装电梯项目已经失败了。

齐河路10弄2号的老年公寓在2012年“有幸”被列入试点工程的名单。据老年公寓工作人员介绍,共6层的老年公寓里当年约住了一百余位80岁以上的老人。若想下楼溜达或晒太阳,需要缓缓扶着楼梯上下,除了上下楼麻烦外,还面临着雨天地滑等潜在危险。

在改革刻不容缓的情况下,获得批准后加装电梯工程开工。在这里工作的张护工还记得在楼下挖了一个大坑,铺线铺管道搞了近两个星期。“后来因为工程操作难度大,就撤销了。”据上南六村居委会介绍,当时主要是因为修建地点的地下排水管道排路无法更改。

“改造管道是施工中最大的问题。”做加建电梯的远大柏林特公司金经理分析,加建电梯需井道,而修建井道时,地下密布的电路、天然气、排水管道不得不“改路”。通常电梯井道底部需留出1.5米或以上的空间,作为底坑,放置缓冲器等安全基础固件,起到缓冲的作用。部分老旧公房中地下管道铺设较浅,施工难度极高。

“居民迫切希望旧居可以改造,但房屋地薄,电梯施工危险大,成功率极低。”在杨浦区万达广场对面,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老公房内,东郸居委会的魏主任介绍,670户里,六成家庭有老人,其中住在5层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但楼体老旧,改造难度大。

此外,电梯建成了也未必万事大吉。2012年9月,宝山区密山二村4号楼“自建电梯”在长达一年的敲打声中建成,但电梯较墙面突出两米有余的设计结构却给部分人家带来了困扰。居民王女士家的次卧恰好在凸出的电梯轿厢旁。“晚上机箱运作的声音吵得我睡不着。”王女士表示除了噪声外,刚建好后的上楼入口恰巧在次卧窗口,进出的4号楼居民在乘电梯时,可以从窗口将她家次卧“一览无余”。旁边5号楼邻居的生活也受到影响。“夏天轿厢阻挡风吹进窗口,冬天西北风刚好灌入。”据家住5号楼301的曹先生介绍,自打电梯建好后,屋里夏热冬冷。

2014年年底邻里矛盾激化,王女士和受电梯影响的邻居一气之下砸坏了门口的电梯。据居委会工作人员回忆,当时公安也出动试图解决问题。为了邻里和睦,今年3月,4号楼居民将电梯入口改到了另一侧,避开了王女士家次卧的窗口。但王女士和邻居却并未觉得问题得到缓解,噪音、采光等问题依旧影响他们的生活。今年,王女士等三家住户联合上诉,将宝山区规划局告上法庭。4月一审后,王女士等败诉。但他们并未放弃,目前继续提出二审诉讼,希望规划局取消该电梯的运营许可批准……

据加装电梯行业专家分析,老楼装电梯的成功案例中,多数属于在楼外加设轿厢。因此难免会对周围邻居造成影响。实际安装十余年的专家坦言,每栋楼结构不同,多数加建电梯很难做到对旁户居民零影响。

窥见曙光

破解三大难题需强大居民自治

普陀区怒江苑7号楼居民自筹建造的电梯可谓是近年来突破上述三大难题的经典案例。

怒江社区居委会的毛书记强调,怒江苑的电梯成功建成,和居民高度自治的决心与毅力分不开。据介绍,1998年建成的楼宇一层两户。12户居民中七成是60岁以上老人。居住在602室的朱红红是此次加装电梯的牵头者。家中有86岁老人的朱女士去年3月便开始了意见征询。楼里多是在一个公司的同事,将心比心地考虑到顶层高龄住户的下楼困难。在首轮咨询意见时,75%的居民便同意了。

“楼里居民没什么背景,全靠居民自治的不断争取。若在其他社区自建电梯,未必可以做成。”居委会书记介绍,一心想解决电梯问题的朱女士得到大家支持后,靠毅力在一年时间里陆续跑完了全市近30个部门。“若不是朱红红的毅力,和居民的理解,电梯非常难装。”承建怒江苑加装项目的金经理介绍,该楼刚好中间两户空出3平方米左右的位置,轿厢恰好合适,并且不会出现影响采光等问题。“老公房则非常难加建。”研究近10年电梯改造的金经理介绍,公房一层有多户居住,且公共区域不足,目前只得在楼外独立建造约4平方米的轿厢体的方式加建。另外,如今上海市老房加增电梯成功案例主要采取“6+1”模式。在楼顶增设一层楼,整体向上搬移居民,为电梯轿厢“腾出”位置。至于费用,金经理坦言,两者改造都需要改造电路、打墙、重建,“最少也需要60万。”

“若不是政府支持,我们楼没法建成电梯。” 闸北区的陆丰小区的胡慧莲女士介绍,十三年前,亟待改善的老公房因被选为政府试点建造工程,政府承担了大部分费用。“我们是全市最早改造成功的小区。”胡女士至今还记得因“首个试点”光环,各个局审批起来快了很多,每户所用的经费也减少。

每户市民平均下来,仅仅支付了不到万元的改建费用。“现在建起来就贵了。”相比如今,当初的低成本建造已成为过去式。2014年,为解决老旧公房中加装电梯经费问题对于经费问题,上海市财政局发布了对加装电梯试点的修建补贴款具体文件,其中详细规定,为居民楼加装电梯费用补贴40%,最多不超过24万元。昨日在“共享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住建委主任顾金山表示,旧住房改造属于“急难愁”的问题。未来五年,老楼加装电梯这类“改造工作”将深入进行,将不断完善机制,做到便民、利民、少扰民。

剑走偏锋

付2元雇个爬楼机

2014年6月施行的上海新版《住宅设计标准》中,条文规定4到6层以上的新建住宅需设电梯。据媒体报道,上海目前有上万栋无电梯的公房。如今成功加建电梯的楼则在20栋以下。为解决多层无电梯住房内行动不便人群出行难的问题,“爬楼机”在2013年在徐汇区首先向老人与残疾人推出,2块钱便可“毫不费力”地攀登到高层楼。

记者了解到,“爬楼机” 为电动辅助器具,设有固定座椅,靠专业操作人员带动地板杠杆,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坐下后便可由操作者“带起来”毫不费力地安全上楼。提供爬楼机的展大黄先生向青年报记者透露,今年在上海中心10个区内,共有20处便民点。该项目本来主要向残疾人推广,但在徐汇区民政局率先向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施行并收到好评后,在其他区陆续开展合作。

除2013年首个推广老人租借爬楼机的徐汇区外,杨浦、普陀、长宁、闵行区的老年人也可通过4006623996在早上7点到晚上19点工作时间内提前预约上门“爬楼”服务。据了解,该服务属于实事项目,由区民政局和区残联落实。项目费用由政府补贴,使用的老人单次只需支付少量的费用。每个区收费情况不同,最少为单次两元。据悉,该服务全年无休,两年多来,在全市10个区已服务6万多人次,其中半数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预约。2015年,每月“爬楼机”会“被约”四千次以上。

延伸思考

亟待改造不止电梯

在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建新小区里,记者见到了60多岁的市民吕先生。吕先生93岁高龄的老丈人与86岁弓着背的丈母娘如今住在五层。上个月,老丈人到门外上洗手间时不慎滑倒,至今还在医院治疗。谈到厕所改建,吕先生觉得比更新电梯更迫切。

建新小区的公房一层楼居住着近10户人家,约30位居民,然而到现在为止只有3个建在室外的公用厕所。早高峰时上厕所最难,有的居民等不及便在楼道“解决”。另外,冬天出门上厕所还冷。有居民介绍,几年前,曾有一位助残员因冬天夜里出来“解手”,承受不了低温而突发心脏病去世。

对仍在老公房居住的市民而言,洗澡也是问题。老公房的厕所仅有一只马桶,不到两平方米狭小的空间里无法安置热水器洗澡。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附近洗澡堂陆续拆除,洗澡对小区居民而言,仅仅转化为“用热毛巾擦擦”。

据了解,在该小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有670多人,家中“纯老”和独居占六分之一。对住在“高龄”公房的老年人而言,有生之年期待能看到改变的,怕远不止“方便上下楼”这一项。

代理加盟热线:0572-5112965

Copyright©2024 浙江天宜楼道电梯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三港路11号1幢2层3号厂房   电话:15336970058
浙ICP备20026299号 浙公网安备33052302000856号 技术支持:赛虎科技 加装电梯 楼道电梯 家用电梯